找到相关内容205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苏轼多元和谐的生命范式

    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这种执着人生、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使他能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来的种种...不懈、不惧、不馁,任真自适而又观照现实的自由生命品格。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说正是他和谐融通的生命品格的诗意吟唱。   道家思想体现在苏轼身上则是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徐定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333395315.html
  • “中道”入“重玄”

    其它论著。据《新唐书。艺文志》载,“书成,道王元庆遣文光贾鼎就授大义,篙高山人李利涉为序,唯《老子注》、《庄子疏》著录”,也就是指在其众多的著述中,只有《老子注》和《庄子疏》被收录入《新唐书。艺文志》...天下万物生于有,古生于无”,以“无”去否定“有”,而庄子进一步对“无”和“有”也进行否定,庄子在《齐物论》中宣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2255558.html
  • 从印度式冥想到中国禅

    佛教的般若·空和佛性思想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然而可以说,其绝对肯定现实的根本特色,却反映了中国固有的思想,其中尤以主张道之遍在的庄子思想为渊源。  本文将从冥想或禅思想入手,分析印度为文化与中国文化之...生也是作为绝对肯定的东西被接受下来的。  印度传统思想中踏实的冥想之途径,与被认为源自《庄子》等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的、瞬间领悟到达观真理的方法大异其趣。呈现给每位真理领悟者的世界以及在世界之中生存的...

    丘山新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3657068.html
  • 马祖道一与后期禅宗

    庄子进一步发挥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把“道”进一步泛化、物化、自然化,认为“道”无知无为、无所不在,主张逍遥放任、坐忘成真。老庄哲学在其往后的发展过程中对如下几股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道教...庄子的“逍遥放任”、“坐忘成真”就很接近。法融后学遗则的思想更是老庄化,如《宋高僧传》叙述遗则的自悟曰:“则既传忠之道,精观久之,以为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而未尝无物也。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3361453.html
  • 文化交流与心的和揩——慧能“心”义的观念史透析

    皆有佛性”及慧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思想的提出有启示性的意义。  先秦尚有二说值得注意,即告子的性无善恶和庄子的性超善恶说。告子云“人性之无分善与不善者也,犹水之无分子东西也。”告子认为性本无善恶分别,善恶观念是人为硬加的。与告子同时的庄周对“性”作新的界说。庄周从性内性外两个度类说:内在的是自然,“住其性命之情”,“至善”:外在的是“仁义”、“善恶”、情欲。如庄子云:  君子将盈耆欲,长好恶,...

    蒋海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4768405.html
  • 牟宗三 :中国哲学十九讲──中国哲学之简述及其所涵蕴之问题(五)

    说是“私淑老子”。庄子是老子的发展。宋明儒是先秦儒家的发展。一般人认为宋明儒来自佛老,那是妄言。宋明儒深入原有的思想,了解了先秦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中庸、易传、大学──中的基本观念而再向前推进,...处在“有”的境界中了。  何谓“处在有的境界中”?庄子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注一○)。人的心灵在浑然相忘中才能表现出一些天机、天趣,因此庄子又曰:“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注一一)。...

    牟宗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5141189.html
  • 真理符合论与虚无的发现——兼论中西哲学走向诗学的原因

    认知能力的有限形成了极大的不对称。有时,我们言之凿凿地以为获得了真知,并因此充满自负,但实际上不过陷入了盲人摸象式的无知和愚蠢。像《庄子·秋水》中的河伯,看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壮阔景象,“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是,当他到了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就不禁慨叹:“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据此,庄子进一步引申道: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

    刘成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1761626.html
  • 列子与佛经

    属辞引类  特与庄子相似。」  张湛在序中将列子的思想做了一番简要的叙述,并说列  子书「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自是而后,学者如宋之高似  孙、黄震;明之宋濂;清之姚际恒、钱大昕等人均有谈之者  (注一)...道家中人。因而这种观念虽  盛行于汉朝,但必定是源自于先秦道家。庄子列御寇篇云: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  棺椁,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  具岂不备邪  页...

    萧登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171085.html
  • 僧肇“体用相即”思想述论

    悲观失望,转而放浪形骸,纵欲享受,把一本正经的“礼法”置诸脑后,虚无放荡的“玄风”因而弥漫,他们扬弃两汉经师的章句之学,把“老子”、“庄子”、“周易”结合起来,构成了所谓的“三玄”,因而激起了“玄学”...了解。 另一方面,魏晋时候僧人多喜研探《老子》《庄子》,希望能再以佛理攻难老子、庄子之说,来折服玄学家,从而使佛教取得一定的地位,例如: 支道林玄谈特美,王蒙把他同王弼相比,云:...

    余崇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4.html
  • 中国禅宗的特质

    他认为万物是由道的自身自然显现出来。因此,他很注重“ 返朴归真”思想的发挥。 b庄子的看法 我们举庄子应帝王的一段话来说明:“... b庄子 庄子在大宗师上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 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用意在于根除人的欲念向外驰 求。唯有“与天地精神独来往”...

    陈荣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4946187.html